雜技《九級浪—桿技》是中國雜技團為推動雜技行業的不斷創新,耗時三年、精心策劃的一部作品。在本體技藝方面,《九級浪——桿技》徹底革新了傳統桿技的技巧動作;在道具創制方面,《九級浪——桿技》在大型道具的搖擺和旋轉上開創了先河。這部雜技作品在視覺上具有強大的沖擊力,在技藝上有著顛覆性的突破。
孩子們的游戲在村里掀起了軒然大波,引發了孩子和大人們之間激烈的沖突。終于,孩子們的一次飛行實驗引起了村里的一場大火,強子被憤怒的爸爸追打,不小心從大鵬關上掉了下去,摔成了重度失憶癥。一向粗糲的爸爸為了幫強子找回失去的記憶,決定為強子做一架飛機……
他們的飛機真的做出來了嗎?
做飛機能治好強子的重度失憶癥嗎?
月夜、大鵬關、奶奶的傳說、村民的大飛機……一切都如歌、如夢……
本劇根據老舍同名小說及李龍云同名話劇劇本改編。 《正紅旗下》是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。是老舍的家族史,也是晚清北京旗人的風俗風情史。 臘月二十三的傍晚,在祭灶的歡歌和旗兵巡城樂曲中,一個孩子落生了。這已是大清朝的殘燈末廟。而不知自省的旗人們,卻還在醉生夢死。 劇中人物在北京的各色風俗風情中紛紛亮相,善良而又卑微,貧困而又心懷渴望的老舍一家人:父親、母親、大姐、二姐;還有昏聵無能的大舅,大姐公公和大姐夫;專橫糊涂的姑母,大姐婆婆;比別人多算一步棋的福海表哥;忠厚守舊的老王掌柜;無恥的多老大;剛正的多二爺;小羅鍋查老二。他們辦洗三,鬧新年,慶滿月,過端午,養鴿子,聽評書,要帳,送禮,票戲,巡城,忙忙碌碌,自得其樂。 就在這時候,大災難降臨了。旗人們依舊渾渾噩噩,把戰爭當作兒戲一般。八國聯軍攻占了北京城。大舅,大姐公公做了俘虜。老舍的父親則在正紅旗下為中華民族犧牲了生命。凄清的喪歌響起來了,這是哀送民族英雄們的喪禮進行曲,也是為腐朽的大清朝出殯的一曲挽歌。
1900年,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入北京,燒殺搶掠,無惡不作。燒“古月軒”鼻煙壺的匠人聶小軒為人正直、技藝精絕,其妻死于八國聯軍的炮火之下,家中只剩下聰穎純真的女兒柳娘,父女相依為命。 清室王府貴胄九爺,欲獨霸聶小軒父女精心燒制的“胡笳十八拍”圖樣的孤品成套煙壺,把聶小軒投入刑部大牢“存”起來。獄中與被洋奴巡警徐煥章誣陷為漏網“拳匪”的正直旗人烏世保相遇。聶小軒怕死于獄中而使燒制鼻煙壺的絕技失傳,又感念烏世保系為自己“拔撞”而入獄,因而將絕技傳授烏世保。 一年后,聶小軒、烏世保相繼出獄,但九爺與徐煥章為取悅日本侵略者,又讓聶小軒燒制“八國聯軍占北京”賣國畫樣的煙壺。聶小軒寧肯自毀手臂也不喪失氣節,以死抗爭。有主見的柳娘自許婚配已成其師哥的烏世保,并在友人幫助下,一家人逃出魔爪。
解放前的北京龍須溝,是有名的“臭溝沿”。河的兩岸,住滿了賣力氣的、耍手藝的,各色窮苦的勞動人民。為人耿直的老藝人程少亭(程瘋子),原賣藝為生,因遭惡霸地皮黑旋風毒打,逃到龍須溝居住,依靠程娘子擺攤賣香煙過活。不料小惡霸馮狗子又搶了程娘子的煙,同院三輪車工人丁四受到惡霸欺凌,繼之女兒小妞子又掉到龍須溝被活活淹死。解放后,人民政府懲辦了惡霸黑旋風和他的爪牙馮狗子,治理了龍須溝,勞動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……